(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康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
高龄老人出现吞咽问题是普遍现象。9月1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团队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发表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研究纳入22篇文献,统计了30.8万例患者,其中有吞咽障碍的患者4794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66.0%。
“吞咽障碍是老年人不容忽视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吞咽障碍高危人群包括以下三类。1.高龄。年龄是老人发生吞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消化功能一样,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吞咽功能会逐渐退化。2.脑部疾病。有过脑梗或脑出血、患上帕金森病或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老人,控制吞咽的神经会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吞咽障碍。3.肌少症或衰弱。随了正常的功能老化,部分老人会患上肌少症,发生肌肉功能减退和衰弱,这些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比正常衰老更快,也是吞咽障碍的高发人群。
老人若出现吞咽障碍,不仅影响进食,还容易发生呛咳,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康琳介绍,咀嚼费劲、吞咽困难等会让老人吃饭出现多种问题,包括食量减退、进食种类受限、无法充分嚼碎咽下、营养吸收效率降低等。这一系列问题如同滚雪球一般,让老人越来越不愿多吃饭,吃得少营养摄入自然不够,时间长了肌肉功能减退,还会对身体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另外,吞咽障碍引起的呛咳有时候对老人来说是致命的。如果误吸了食物残渣,会引起肺部感染,临床上也叫吸入性肺炎,其实很多老人最终去世都是因为发生隐性误吸导致肺部感染。”隐性误吸是指老人进食时由于吞咽障碍,食物未被正确咽下,老人也未出现咳嗽反射。没有咳嗽就意味着残渣无法排出,老人和家人更不知道出现了隐性误吸,一般也不会特意检查,下行至肺部就会发生感染。“老人的病情因此而耽误,有的因为出现症状或严重并发症来就诊时,发现肺已经‘白’了一半。”康琳解释道。
家人可以通过哪些信号判断老人发生了吞咽障碍?重点看三个“一”:一喝水就呛、一吃饭就咳、一低头就流(口水)。另外,老人如果吃饭速度突然变慢,比如平时半个小时吃完,现在要花1个小时,就要怀疑咀嚼或吞咽是否出现了问题;正常吃饭时总掉饭粒、吃完后口腔里有食物残渣,也说明可能患上了吞咽障碍。家人也要警惕,老人不咳嗽还要排出隐性误吸的可能。若发生以上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排查,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最后,康琳为大家介绍了5个康复训练方法改善吞咽功能,每天花5~10分钟,随时随地都能练。一是口唇练习。像播音员练习发声一样,发出“ā、ō、ē、ī、ū、ǖ”等单音节的字,让老人嘴唇更加灵活。二是脸部肌肉练习。像金鱼一样鼓起腮帮并坚持2~3秒,然后再吐气。三是舌头练习。想象自己是一只捉虫子的青蛙,尽力向外伸舌头,再触碰两侧嘴角,也可用舌头触碰上腭或在口中转圈,加强搅拌能力。四是叩齿练习。用舌尖轻抵上腭,上下牙齿轻轻地叩击,牙齿松动、咬合错乱者最好不进行此项练习。五是颈部肌肉练习。低头,将手放在前额并向后脑勺方向发力,头部对抗下压,眼睛看向肚脐,每次持续5秒。▲
责编:徐梦莲
主编:屠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