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超加工食品,指的是那些在已经加工过的食品的基础上再加工的食品。
比如预备包装的汤、酱汁、冷冻食品或者即食餐,尽管它们在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这些食品往往存在“三高”现象----高糖、高脂、高热量。
同时,洋芋片、软饮料、调味谷物、冰淇淋等这些食品也属于超加工食品范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特别是由糖、脂肪、氢化植物油和变性淀粉制成的食物属于超级加工食物,相对而言蛋白质和纤维素较低。
既存在“三高”现象,同时蛋白质、纤维素相对又少,过量吃自然会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有关。
不过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又增添一桩新的罪证!
爱吃超加工食品恐损害脑细胞,增加认知障碍风险
近日,一则刊登医学杂志《神经病学》的研究文章,揭晓了超加工食品的危害。
研究人员通过关注7.2万名55岁以上英国居民平均10年饮食习惯和健康数据,结合他们日常饮食习惯,根据食用的超加工食品数量将参与者分为四组。
实验结束后,7.2万名中有518名被诊断出痴呆症。
研究人员发现,超加工食品消费量是最少群体,105人诊断患有痴呆症,消费量最大群体大概有150人诊断有痴呆症。
通过数据显示:加工食品每日摄入量增加10%,就会增加痴呆症风险25%;若每日减少10%,就会降低痴呆症风险的19%。
研究人员还发现,虽说超加工食品会增加痴呆症风险,但若采取健康食品替代其实也可以降低风险。
报告显示,每日只增加未加工或者未加工食品50克,例如半分苹果、一份玉米等,同时每日减少超加工食品50克,痴呆症风险可以降低3%。
过量吃用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哪些健康隐患?
正如上文所说的,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很多的油、糖、盐和其它增强剂,吃多了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肥胖,影响正常的食欲,诱发超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一的营养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并对血管造成影响。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吃太多这种食物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吃得越多,危险就越高。
饮食中,咱们如何减少超加工食品的存在?
第一,控制食品中的添加糖,尽可能不喝含糖饮料
临床数据显示:添加糖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升高有关。
需要澄清一点-----新鲜蔬果存在天然的糖、奶类的乳糖、谷物以及薯类的淀粉都不属于添加糖,所以为了控制糖摄入而不吃主食是不正确的。
所谓的添加糖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的糖,例如蔗糖、蜂蜜、葡萄糖以及果糖等。
当然,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以及果葡糖浆等,这类同样也是属于添加糖的范畴。
第二,多吃酸奶,也尽可能选择无糖酸奶
酸奶含有许多益生菌,有利于肠道消化,能消除体内不必要的废物,抵挡加工食物的影响。
但应该注意的是,最好选择不添加糖的希腊酸奶,与一般酸奶比较,这种酸奶不含糖,蛋白质添加了一倍,益生菌更丰富,是一种很好的肠道护理产品。
第三,选择肉类,避免过度加工
肉类能提供脂肪与蛋白质,对人具有极大的营养价值。
不过近几年临床数据显示,富含红肉(如猪牛羊)的饮食模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若爱吃加工肉类的,比如腊肉、熏肉、火腿、培根、香肠等,疾病的风险或许会更高。
因此,建议使用未加工的家禽、鱼类、坚果以及豆类,进而替代红肉与加工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