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健康 >

渔民家来了清华大学调查队

扬州日报 | 2023-02-12 08:42:20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上岸定居后,渔民的生产生活变化大不大?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

渔民家来了清华大学调查队


【资料图】

优美的沿湖村生态环境。资料图片

▼清华学子在渔民陈桂琴家入户调查。王鹏摄

扬州城北30公里,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坐落于邵伯湖西岸。蒙蒙细雨中,这座占地仅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88人的渔村显得格外静谧。

昨天下午,一辆红色大巴缓缓驶进村庄。在水墨画般的田园风光中穿行,车上的人刹那间被吸引,目之所及,湖船亭舍,一景一物均受关注。

15点15分,听到敲门声,中片组207号住户陈桂琴打开了门,一群学生模样的人让她有些意外:“你们……”。“阿姨,您好。我们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今天上门打扰您,是想做一个社会实践调查。”看到陈桂琴有些局促,村委会主任助理屠苏接过话头:“上午和您联系过,说下午有客人拜访的。没事,大家就是聊聊。”

虽然已经59岁,十来人的阵容还是让陈桂琴有些紧张。“哎呀,我没什么文化,有什么好聊的呀。”腼腆中,渔民纯朴好客的一面在大声招呼中显现,“欢迎、欢迎,大家快进门。”

由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生王景雯担任带队辅导员、17名清华大学行健书院水木班学生组成的“河晏清扬”扬州实践支队7日抵达扬州。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在一周的调研活动中,探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扬州在绿色生态、经济文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特色发展路径。

“阿姨,你家这房子又大又敞亮,比城里人的居住条件还好,跟我们谈谈您上岸之后的生活呗。”大家坐在小板凳上,紧挨陈桂琴,一下拉近了彼此距离。

“哎呀,我还是有点紧张。”不过,三两句话一聊,巨大的生活变化带来的喜悦感、满足感让不善言辞的陈桂琴爽直地介绍起家里的情况。

陈桂琴一家六口,上有一位老太太,下有儿子儿媳和正上初二的孙子。

“我们一家以前全部生活在船上,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一年365天都和水打交道。行船围网、捞鱼捞虾,日子很苦,挣钱也不多。”2021年9月,作为最后一批上岸定居18户渔民之一,陈桂琴一家住上了250平方米的两层楼。“这比之前的上岸的人家面积大。”笑意,在陈桂琴脸上铺展开来。

“从在船上生活,到上岸定居,这个过程您适应吗?”实践支队成员张泽蔚问。

“上岸那会,渔船渔具就地销毁。船是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家,看到家成这样,我哭了,心里空落落的。”上岸之后,家里水电器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外看电影、跳广场舞、打牌下棋,巨大的变化将陈桂琴心里的空渐渐填满。

“每个月社保发放1280元,在村里农家乐打工收入3000多元,老头子和我一样,现在吃穿不愁,已经很满足了。”对于未来,陈桂琴最大的心愿是孙子将来考上大学,“我们这辈子没文化,就希望孙子有出息。”

“送您一枚清华大学的校徽,希望您的孙子将来考上清华,成为我们的校友。”接过王景雯的礼物,陈桂琴连声道谢。

中片组288号住户胡前圣,是入户调查的第二家。同是最后一批上岸定居的渔民,感慨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同时,最欣喜的是两个外孙女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我的大外孙女在镇上读初二,小外孙女上幼儿园大班,希望她们以后能像你们一样优秀。”胡前圣接过清华大学校徽,欢声笑语溢满客厅。

“河晏清扬”扬州实践支队18名成员均不是江苏人,来到沿湖村之前,大家的认知停留资料收集上:村内从无一亩整块土地,到用了近10年时间整理可用土地近600亩,渔民上岸定居工程2020年底全部完成;利用本村特色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渔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全面实施“退养还湖”,退养邵伯湖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迈出了传统渔业产业转型发展的稳健步伐……

一场入户调查,让清华的学子感触深刻。

“在我们的印象中,江苏是发达富裕的经济强省,没想到十年前竟然还有生活贫困的渔民,更没想到短短十年,渔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景雯说,沿湖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才有了渔民们的新生活,今天的入户调查活动,对于大学生们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感知“乡村振兴战略”给经济社会发展究竟带来什么变化帮助极大。

“一项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有哪些成就、还需如何改进,实地调研对我们提升专业知识、塑造价值观念、完善丰满人格都大有裨益,也提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思考,而不是在象牙塔中飘飘然。”

实习生钱梦迪记者王鹏

标签: 清华大学

  • 标签:清华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