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健康 >

凭手感“盲截”来修复骨骼,他们为3名年轻人保住了髋关节

长江日报 | 2023-02-24 19:50:42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3日讯2月19日,小伙唐宁(化名)回医院复查,结果显示:3个月前医生为他“矫形”的髋关节恢复良好,不必置换人工髋关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少人认为,如果髋关节出问题,只能等到情况严重后,直接更换成人工髋关节。其实,这做法并非一劳永逸。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年轻患者受到人工关节寿命的限制,可能面临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关节翻修手术。”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丁然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期,该科已为3名年轻患者实施高难度的“髋臼周围截骨术”,通过早期矫形的方法“修复”髋关节,避免今后置换人工关节。

接受“矫形”手术,他可避免“换髋”

小唐今年22岁,平时很喜欢锻炼。去年6月,他突然出现右大腿内侧疼痛,两个月后疼痛加剧,走路也一瘸一拐。

接连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都给出了同样的判断:小唐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长期活动时受力不均,导致髋关节疼痛及关节软骨磨损。如果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今后会发展为严重骨性关节炎,需做手术置换人工髋关节。

年纪轻轻就将面临“换髋”手术,小唐不甘心。当年10月,他又赶到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求医。经过分析,丁然建议小唐尝试“髋臼周围截骨术”,矫正发育畸形的髋关节。

2022年11月18日,在骨科主任徐峰教授的指导下,丁然及团队成功施行高难度的“髋臼关节周围截骨术”,经过2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修复”小唐的右侧髋关节。

术后,小唐卧床休息两个月,开始尝试用拐杖下地行走。今年2月回院复查后,丁然判断,再过3个月,小唐就能脱离拐杖,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今后还能继续参加他喜爱的各类运动。

专家团队为他打印了3D模型

髋关节又叫球窝关节,股骨头的上端犹如小球,套入髋臼的“窝窝”里,既能确保活动范围、又不会轻易脱出。但小唐右侧髋臼弧度较浅,造成股骨头覆盖范围变少,当他活动时,髋关节受力不均,造成软骨磨损,也容易引发脱臼,久而久之就可能落下残疾。

检查片上能清楚看到,小唐右侧髋臼形态畸形,“窝窝”明显较浅。记者王春岚翻拍

“这是骨科矫形手术中最难的手术,风险巨大,对手术技术、团队配合以及医生的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丁然介绍,术前,他及团队通过3D打印方式制作了小唐的盆骨模型,讨论、设计出矫正角度。术中,医生们从小唐腹部至大腿处切开15厘米长的刀口,从肌肉间隙探入器材进行精密操作,在保留骨盆整体完整的同时,将髋臼周围的坐骨、髂骨和耻骨部分“截开”,再精心调整骨骼角度,令髋臼的弧度接近正常,从而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对合关系。

丁然回忆,髋部的神经、大血管众多,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损伤。尤其是在坐骨处进行操作时,此处内有大动脉、外侧后方有坐骨神经,但由于视野受限,只能借助X射线上的影像,凭手感“盲截”。操作时,在场医护人员都神情紧张,情不自禁屏住呼吸。好在,操作很成功。

早发现早干预,这类人有望“保髋”

小唐的成功案例,使得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独立开展髋臼关节周围截骨术的团队。近几个月来,该科又为另外两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施行髋臼关节周围截骨术,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目前恢复得很顺利。

丁然介绍,我国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0.1%-0.3%,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环境因素、机械因素(包括初产妇胎儿难产、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等。该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表现,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疼痛症状时,关节软骨已经出现磨损。一旦发展为严重骨性关节炎,只能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对于其中发育畸形不严重、关节软骨磨损程度较轻的年轻患者,如能早发现、早干预,是可以避免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丁然提醒。

如何早发现?丁然建议,如果家族中曾有人患病,或是母亲经历臀位顺产,可带新生儿接受髋关节彩超检查。对于筛查出的患儿,可考虑在6个月内佩戴支具矫正,或是在儿童期接受矫形手术。对于成年后才出现相关症状的年轻人来说,如果遇到锻炼后髋关节及膝关节疼痛的情况,可以尽快就医排查疾病,早期接受矫形手术。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通讯员李锐胡深博)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