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资料图】
2月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围绕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肿瘤、前列腺疾病、精神卫生类疾病等慢性病、疑难疾病最新研究进展、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张伯礼院士在会上表示,络病理论经过20多年来的深入发展,在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络病理论指导下所研制的药物,在一些难治性疾病当中,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传染性疾病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络病理论是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个典范,也被收入了我们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联合从全国遴选的27项建国以来的重大理论传统创新典藏。”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张伯礼院士
张伯礼院士表示,络病理论能够取得成功,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它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他介绍,络病理论实际是源于《黄帝内经》,发祥于《伤寒杂病论》,清代的叶天士是极大成者,而现代的吴以岭院士对络病理论做了现代的研究,制定了络病的标准,揭示了络病的机制,研发了络病药物,并且开展了群众评价研究,“所以我说他是络病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也是我们中医药守正传承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
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现场
第二个原因是医药结合。“在理论创新指导下研制系列药物,并用药物做工具来证实理论,这也是成功的一个经验。”
第三,中医讲中医存在的必要关键在疗效,而疗效要拿出证据来,这个证据本身的验证方法要科学要严谨。“所以从二十几年前循证医学引入到中国,我们中医药第一时间就借鉴了这个方法,并且创新了很多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之下的新的评价方法。”张伯礼认为,络病理论指导下的相关药物也是进行了严格的循证再评价,而结果是令人信服的。
“第四个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学科的合作和交叉。”张伯礼院士说,国内外不同学科的专家已经参与到络病研究中,多学科的合作交叉,推动了络病研究的深入进展。
目前,络病理论已经被写入了教材,已经被几十所海内外的学校在推广应用,更有众多的学会、众多人士在重视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在取得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络病治疗的机制、机理,它为什么能够起作用,所以我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还要再深入,用多学科的知识,用现代医学的前沿来指导我们把络病的机制说清楚,不断提高络病理论的深度,同时也可能丰富现代医学治疗的内容。”张伯礼院士表示,中医讲久病入络、慢病入络、久痛入络,所以它和慢性病有关系,“包括新冠病毒疫情,大部分年轻人很快就好了,但是高龄特别有基础病的老人现在还有一批在住院,都是多个脏器的损伤,特别是呼吸功能的衰减,免疫功能的紊乱,整个心肺功能都比较差。而这类问题和络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伯礼院士认为,络病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和人全身神经免疫到底是什么关系?都值得深入研究,“把它研究透了以后,对很多慢性复杂性疾病会提高新的认识,开拓新的领域,我想这不但对中医有利,而对于西医,对于整个医学都有利,可以造福我们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