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来宾日报
(资料图片)
来宾也能种植冬小麦?
农技专家联合攻关,兴宾区50亩冬小麦获丰收
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晚刊讯 (记者 杨晓华 刘 维 叶芳千 文/图) 4月4日,兴宾区凤凰镇龙岩村的冬小麦迎来收割期,金黄的麦粒在隆隆机声中“跳跃”归仓,田地里留下一排排麦茬和阵阵麦香。
“我家种了6.2亩,今天收获鲜小麦约1492公斤,平均亩产240多公斤。”村民龙海秋高兴地说,往年收完晚稻,水田一直闲置,去年年底利用闲置的水田种植冬小麦,使冬闲田变成了增产田,“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龙岩村党支部书记何显照介绍,去年该村与市农科院合作,利用冬闲田试种2个品种共50亩冬小麦。现在,麦田不仅给农民带来增收机会,还进一步发挥土地产粮潜力,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今年我们计划把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继续提高村民的粮食收入。”
市农科院院长、广西水稻创新团队来宾综合试验站站长冯斌见证了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当天收割的冬小麦品种是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华糯1号”,适合在南方种植,生育期短、抗逆性好,且易于管理,可用作甜品,目前在广东的销售价格为每公斤10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去年11月15日,我们利用水稻直播机播种冬小麦,此举在广西属于首创,现在又利用水稻收割机收割小麦,减轻了种植成本。”冯斌表示,种植期间,他们经常察看小麦长势,有针对性地对种植户进行指导,目前产量达到预期目标。
在村民忙着收割的间隙,市农科院、兴宾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对收获的小麦进行田间测产。冯斌说,技术团队希望探索适合来宾种植的冬小麦技术规程,摸索“双季稻+冬小麦”一年三熟的粮食生产模式,在种植两季水稻的基础上试验增加一季粮食产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粮食产能。
此前,兴宾区部分乡镇的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冬小麦,因品种不同,加上不会护理,导致产量低。“这次试验新品种,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进一步验证在来宾种植冬小麦的可行性。明年将加强技术指导,预计每亩产量可达250公斤。”冯斌表示,下一步将推广“稻稻麦”模式,更好地解决冬小麦销售问题,巩固提升来宾粮食自给率,筑稳粮食安全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