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身体自带尿点,前几秒钟,还沉浸在电视剧的剧情中,突然就来了尿意。有些人,晚上睡觉的时候,频繁地被尿意打扰,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几次。苦恼的人,不禁感叹,自己的人生,不是在卫生间,就是在奔向卫生间的路上。这种尿频、夜尿增多的最常见病因,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咱们现在就来解疑相关的要点。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简称OAB,是1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多数伴随尿频和夜尿增多,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急迫性尿失禁,经常尿湿内裤。OAB,患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8岁以上的人群中,OAB的患病率约为5.9%,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1.3%,该病在女性中的患病率更高,而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名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全球患者总数超过1亿。
过往的临床指南,强调OAB的诊断,需要排除代谢及感染因素,或者膀胱、尿道的局部病变,认为OAB是逼尿肌活动过度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但是,这种主流观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2016年时,英国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证实,细菌感染,可能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元凶。研究发现,OAB患者存在轻度的炎症,可能刺激感觉神经,而这些炎症,与附着在膀胱壁上的细菌有关。
不同年龄段或性别的OAB患者,存在着病情差别。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咱们同胞中,5至14岁的儿童,OAB的患病率约为9%,17岁至21岁的青少年女孩中,OAB的患病率,约为6%。中年以上年龄段的女性中,OAB的患病率超过16%,在老年女性中,患病率超过30%,而且,症状严重,有些中老年女性,不得不使用成人纸尿裤,每天需要更换几次。这种病情,不仅影响白天的活动,也会影响夜间的睡眠,同时,还可能引起自卑或焦虑等心理问题。
膀胱过度症的病因,仍未确定。目前认为,可能因素包括膀胱不稳定或逼尿肌不稳定等膀胱功能异常、逼尿肌协同失调或尿道不稳定、膀胱黏膜及神经感觉过敏、盆底肌肉力量减弱等。2022年5月,在美国泌尿外科协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期间,有学者发表了最新研究报告。研究表明,腹腔内脏脂肪增多,会引起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导致炎性因子的过度产生,诱发慢性炎症及代谢综合征,并且会引起包括膀胱过度活动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多,是OAB的重要风险因素。
确诊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患者提供症状问卷及排尿日记,详细记录饮水、排尿、睡眠等情况,此外,还需要做尿液分析及细胞学检查,排除尿路感染或肿瘤等疾病,对于症状复杂的疑似OAB患者,可能还需要做超声检查、尿液流动效率检查、膀胱镜检查。
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之后,应对策略主要有3类。第1类,是行为干预,首先改变生活习惯,适当控制饮水量及咖啡、茶、啤酒等刺激性饮料,其次,积极管控体重,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减少内脏脂肪。此外,还可以尝试盆底肌肉力量训练。行为干预,还有1个重要措施,是膀胱训练,通过刻意减少排尿频率、延长排尿间隔、增加膀胱容量等训练,恢复自己控制膀胱的信心。第2类,是物理疗法,主要方法包括盆底肌肉电刺激、经皮神经刺激等。第3类,是药物治疗,主要药物包括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或索利那新,以及β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