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文转自:文汇网
深夜辗转反侧、入睡困难?拯救睡眠的,可能来自神经技术为大脑“输送”的一段音乐、构建的个性化助眠场景。当然,脑机接口的新应用远不限于此。9月16日,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主办的“面向大众的神经技术”国际论坛上,4个多小时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和新加坡的知名科学家与近52万人次的在线观众分享了对脑机接口的动态和展望,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一前沿课题开展跨学科、跨国界的高层次研讨。
帕金森、运动障碍、睡眠与情绪调节
脑机接口进展如何?全球突破各有收获。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主任Gerwin Schalk教授介绍,神经技术可以让中风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失语症病患的语言功能增强,侵入式脑机接口及大脑模拟技术,可以帮助严重帕金森病或其他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显著减轻症状。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介绍,其团队用3个颅内电极就实现了微创植入脑机接口打字,每个电极的等效信息传输率达到20比特/分钟,期待未来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帮助残疾人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Nick Ramsey教授分享称:一名58岁晚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接受了大脑植入,通过解码软件算法和患者反复练习,每分钟能输入相当于两个字母,准确率接近90%;电极植入7个月后,她可以在家实现连续32天的拼写练习。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存太教授称,基于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新型非侵入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卒中患者的理解准确率从传统脑机接口技术的70%上升到90%。
基于现有最新成果,专家们对这些技术在更大人群的应用作出展望。柏林大学医学中心Surjo Soekadar教授认为,目前的脑机接口主要是通过对大脑运动意识的解码和感官的反馈,实现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建,下一代的脑机接口技术将能做到解码工作记忆、情感和运动集成,并通过自适应的调节和感官反馈,实现对大脑功能的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