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因素包括疾病自身的影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普通人群共有的危险因素。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如不及时干预,会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骨折的合理策略。
一项综合了12项横断面研究的系统综述发现,在总计884名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中, 67%患有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达到骨质疏松标准的为15%,是非艾滋病毒感染对照组的3倍。
(资料图)
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
1.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论是否接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均普遍出现骨密度下降,故认为艾滋病毒感染本身就可能是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包括艾滋病毒感染导致持续慢性炎症反应,并常伴有某些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水平升高。
2. 药物因素:
1)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 NRTI累计暴露量是骨密度降低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
2)NNRTI依非韦仑可引起1, 25-双羟维生素D3浓度下降。
3. 其他因素:包括老年人、非黑色人种、男性及绝经期女性、低体重/营养不良、吸烟、酗酒、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美沙酮)、脂肪萎缩、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女性)、缺少体力活动、性腺功能下降、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在合用利托那韦或激素代谢减慢的情况下)等。
怎样处理:
非药物干预
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应每日摄入1 200~1 500mg的钙和400~800 IU的维生素D,以饮食补充最为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钙日均摄入量都低于这一标准,故需额外补充。此外,推荐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 min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爬山和举重训练等,可对骨骼产生积极影响。要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文引自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汤阳 卢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