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健康 >

环球快讯:喝完酒后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再次驾车?酒精在体内的分解有何规律?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 2022-09-28 05:45:0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公安机关对于酒后驾驶车辆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认为自己酒量不错,或者认为自己喝的不多,在喝酒之后心存侥幸心理驾车,结果被交警发现受到了法律严厉的制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喝酒以后要隔多长时间开车,才不会被查出酒驾呢?

我们交通法规定,当车辆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处在20-80mg/ml之间的驾驶行为属于酒架,而等于或者大于80mg/ml的则属于醉驾。对于驾驶非营运车辆的酒驾行为,初次发现会被处于驾驶证扣留6个月、罚款1000-2000的处罚,再次发现的还要被拘留10日、吊销驾驶证;如果测定属于醉驾,那么不但要吊销驾驶证,而且还会追究刑事责任,5个内不能再次申请驾驶证。对于营运车辆的酒驾和醉驾行为,处罚会更加严厉。

大家知道,酒类饮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酒精),当体内摄入乙醇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大量地被胃黏膜所吸收,从而进入人体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的血管。乙醇具有一定的抑制神经效果,同时人体肝脏中乙醇会逐渐与乙醇脱氢酶反应,使乙醇分解为乙醛,乙醛对血管具有较强的扩张作用,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综合作用之下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活动就会受阻,出现头晕、头痛、心跳加速、反应迟钝等现象。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对酒精的吸收和代谢情况是不同的。从酒精的代谢过程来看,先是在消化道中被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中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继而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能够影响人体对酒精代谢的两大“利器”就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人的酒量大小,其实是和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所决定的。其中体内乙醇脱氢酶含量低、乙醛脱氢酶含量高的人,酒精分解速度较慢,但是能使身体造成更大危害的乙醛在体内的生成速度慢、分解速度快,从体表、尿液和呼吸中直接挥发、排出的酒精占比较高,因此酒量最高。相反,如果体内乙醇脱氢酶含量高,而乙醛脱氢酶含量低的人,则酒精转化为乙醛的速率很快,不过乙醛的分解速度慢,对人体伤害很大,很容易喝醉。

从以上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来看,酒量大的人并不代表体内的酒精消耗速度快,而是更多的酒精没有快速转化为乙醛,所以体内的酒精,与较酒量小的人相比,不但浓度要高,而且保持的时间更长。对于体内酒精的测试来说,酒量好反而成为容易超标的因素,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至于喝酒之后多长时间能开车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只要头脑清醒,体内酒精含量低于20mg/ml理论上就是可行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分解速度直接关系到这个时间的长短,也是因人而异。从平均值来看,人体对酒精的代谢分解速度一般为10克每小时左右,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在饮用一瓶酒精度在5度左右的啤酒时,在体内需要2.5个小时才能代谢完毕;如果我们饮用半斤50度的白酒,那么则需要12.5个小时才能全部分解。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数值,具体情况还要结合个人身体素质确定。很多人在头天晚上喝了很多酒,睡了一觉到第二天早晨,其实体内的酒精还没有完全分解,这个时候如果用酒精检测仪仍会发现超过标准,这个时候上路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在大家严格遵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准则之外,还要给酒精分解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头天晚上喝到很晚或者喝得很多,第二天早晨最好不要再驾车了。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