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作为大家都喜爱并且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一直都是需要去购买的:猪肉、鸡肉、羊肉、牛肉,不同的肉经过不同的烹饪方法都会变得十分美味。但是关于肉类的黑新闻却也是屡见不鲜,每次有爆料,总会引起老百姓们的恐慌:瘦肉精、病肉、死肉、注水肉、化学肉、僵尸肉......每个名字听起来都是十分的吓人,那么在选购肉类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避免选到这些不良的产品呢?看完本篇文章,也许就能帮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了。
(资料图片)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加工方法分三种:
热鲜肉、冷冻肉、冷鲜肉。三者有什么差别?
热鲜肉
是指清晨宰杀、上市,还保持一定温度的畜肉,一向被认为是最新鲜的肉,但事实并非如此。
经宰杀放血和简单处理后直接上市的热鲜肉,贮存中,一旦通过尸僵期,其组织中各种自身的降解作用增强,其中三磷酸腺苷分解后释放能量使肉温上升。
热鲜肉在流通中最低温度也有10℃,最高时可达35℃左右。此时组织中酸性成分减少,pH值上升,加之畜肉表面潮湿,为细菌的过度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缺乏卫生和安全性。
冷冻肉
是采用-25℃以下的低温使肉快速降温并完全冻结,然后在-18℃保存,以冻结状态销售的肉。
低温使大量微生物被冻死,其余部分的生长繁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各种化学、酶及物理变化基本停止,因而更为卫生安全且利于长期保存。
冷鲜肉
又叫冷却肉、排酸肉、冰鲜肉。
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屠宰后,将畜体迅速冷却使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
屠宰后放置16-24小时的时间内,肌肉的僵硬状态逐渐消失,肌肉变得柔嫩、多汁,具有丰富的肉香味,便于咀嚼和消化吸收,这时肉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食用肉。
因加工前经过了预冷排酸,使肉完成了“成熟”过程,所以冷鲜肉看起来比较湿润,摸起来柔软有弹性,加工起来易入味,口感滑腻鲜嫩。冷鲜肉在-2-5℃下可保存七天。
如何甄别各种肉的优劣?
猪肉
新鲜猪肉上有检疫印章和出场标志;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呈乳白色;
外观微干或湿润,不粘手;
纤维清晰,有弹性,肌肉指压后凹陷处立即恢复;
具有新鲜猪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冻猪肉外观肌肉呈均匀红色,无冰或仅有少量血冰,切开后,肌间冰晶细小;
解冻后,肌肉有光泽、红色或稍暗,脂肪白色,肉质紧密,有坚韧性,指压凹陷处恢复较慢;
外表湿润,切面有少量渗出液,不粘手。
牛肉
市场上牛肉一般分黄牛肉和水牛肉。
黄牛肉的颜色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脂肪为黄色,肌肉纤维较粗。
水牛肉的肉色比黄牛肉暗,肌肉纤维粗而松弛,有紫色光泽,脂肪呈黄色,干燥而少黏性,肉不易煮烂,肉质较黄牛差。
羊肉
颜色一般呈暗红色,脂肪为白色,肌肉纤维细软,膻味较重。
绵羊肉和山羊肉存在一定区别:
绵羊肉肉质坚实,颜色暗红,肉纤维细而软,肌肉很少夹杂脂肪;经过育肥的绵羊,肌肉中夹有白色脂肪。
山羊肉色泽较绵羊肉浅,呈较淡的暗红色;皮下脂肪稀少,但在腹部却积贮较多的脂肪;有山羊特有的膻味,肉质不如绵羊。
鸡肉
新鲜鸡肉:皮肤和肌肉切面有光泽,气味正常;肉体表面微干不黏手,指压后凹陷处立刻恢复。
劣质鸡肉:皮肤色泽转暗,体表和腹腔内有不舒服的气味甚至臭味;表面黏手、腻滑,指压后凹陷处恢复很慢或不能完全恢复。
优质冻鸡肉:解冻后和优质鲜鸡肉类似,皮肤和肌肉切面有光泽,表面不黏手,气味正常,但指压后恢复慢,不能完全恢复。
劣质冻鸡肉:体表和肉的切面都无光泽,头颈部呈暗褐色,表面黏手,指压后凹陷不但不能恢复,还容易把鸡肉戳破,有不舒服的气味。
人摄入瘦肉精有哪些危害?
我们常说一种东西往往具有双面性,“瘦肉精”也不例外。作为一类β受体激动剂,“瘦肉精”具有使支气管扩张和平滑肌松弛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被用做平喘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但是,是药更不能随便吃呀!
在大量使用“瘦肉精”饲喂动物以后,有报道发现,人在食用含“瘦肉精”19g/kg的牛肝,或20g/kg的猪肉后可出现中毒表现。
“瘦肉精”的熔点为172~176℃,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到172℃才能分解,因此,一般的烹煮方法不能将其破坏,进入人体后肠道吸收快,15~20min即起作用,2~3h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25~39h,作用时间持久。
中毒后,人会像“打鸡血”一样,心跳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手脚颤抖伴有心悸、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等疾病的患者,危害更大,可能导致死亡,长期摄入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染色体畸变和恶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