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九龙镇大豆收获现场。科创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李晨通讯员孙键
【资料图】
“亩产210公斤,九龙镇南方高蛋白大豆迎来大丰收。”上一个收获季,在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石角村千亩大豆繁育基地,金灿灿的大豆如泉水一般涌入包装袋。
这一切都源于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为九龙镇开出的“大豆繁育基地,湾区豆腐小镇”的产业“方子”。
“从规划开始就要正本清源、科学把脉、要素适配。”刘玉涛告诉《中国科学报》,科创中心专门设计了一套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通过伯乐相马、去伪存真、要素匹配等全科会诊、精准把脉的全程服务,不但把乡村产业因地制宜“规”出来,而且要“做”出来,使之“活”起来。
南方大豆产业的核心CPU
“你们听说了吗?省里来了一个大豆博士,专门要听听我们这些老人讲故事……”夏日,九龙镇会议室里,十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议论着。
原来,2022年上半年,九龙镇政府专程邀请科创中心对该镇的乡村产业发展提出规划建议。“大豆博士”刘玉涛接到求援后,翻遍《英德县志》,带领团队将九龙镇各村、社区的情况摸了个透,并通过老人讲故事的方式佐证了规划思路。
广东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豆加工厂,而中国大陆野生大豆的最南端界址就在九龙镇附近。优势地理纬度、千年文化传承、农民栽培习惯、九龙豆腐品牌、广清一体化市场……号准了这些“脉象”,刘玉涛带领科创中心为九龙镇开出了“大豆繁育基地,湾区豆腐小镇”的产业“方子”。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科创中心为九龙镇所作的产业规划服务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
2021年9月,一场以大豆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活动在九龙镇举行。大会启动了由全国11个省份的166家企业法人(个人)结盟共建的“湾区豆腐小镇”首期工程,首批加盟的土地、资金、专利、技术、设备、市场等要素资源估值超17.28亿元。
2022年8月,科创中心持续发力,联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在九龙镇联合共建首期大豆繁育基地。
“通过科创中心的EPCO模式,九龙大豆产业不但规划出来了,而且做起来了。”九龙镇镇长姜万河表示,“2022年九龙镇大豆种植面积约4000亩,未来会陆续发展至万亩以上。种业带动产业、商业的汇聚力量正在快速扩张。”
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大豆课题组已收集全球1万余个大豆种质资源,育成1000多个核心种质材料,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品种达30多个。该课题组首席专家年海教授说,这些种质资源的繁育工作将陆续注入九龙镇“大盘子”,让华南区南方大豆核心繁育的“旗子”飘扬在粤北大地上。未来这片热土就是广东省南方大豆产业“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战略布局的核心CPU(中央处理器)。
“庖丁解牛”式探索乡村规划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热”起来,越来越多的法人、个人开始向农业进军。但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势成骑虎。
“一方面,农业本身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根本不是个‘快餐’活。”刘玉涛说,“另一方面,工商资本根本没摸清农业的脾性,简单把工商思路(路径)照搬照抄到农业中来,甚至从规划肇始就走错了路。”
随着科创中心EPCO模式在英德、化州、四会、黄埔多地的多类实践不断成功,很多地方政府、产业园、农业法人慕名到科创中心取经。贵州、山东、广西等10多个省份半年内就来了40余批访客,围着科创中心汲取营养的规划单位、公司已近30余家。
为了专理此项工作,科创中心专门组建了“规划研究院”,并从广东省博士团、规划单位、要素平台中精选组建起了超过230人的各类农业科技产业“智囊”库,涉及农业文化、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各类规划等类别专家。
2022年12月,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交易大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规划”模式研讨会举行,吸引了线上线下近200个法人单位、专家个人参会。会上,科创中心展示了一个个鲜活案例,融通一体化的EPCO模式引发了一轮轮火花碰撞。
长期从事乡村规划的巫文锋感慨说,社会上“市场派”的很多规划设计套模板、抄路子、凑数字,因地制宜、精准设计、要素融合却停留在“纸上”,何来的“地气”?
会上,大家对科创中心几个EPCO模式实操案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客观着地,有文化、有科技、有产业、能落地、能增收的乡村规划路子,独树一帜。他们表示愿意加盟这个“农业+规划”的大阵营,抱团互助、汲取营养。
大会还吸引了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数十支工作队的派驻干部线上全程参会。很多人留言表示,这正是乡村的实际需求,也是他们所急的“规出来、做出来、活起来”目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