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健康 >

环球热点评!小口径人造“生命通路”不再狭窄

科技日报,供稿:人民资讯 | 2022-09-23 06:49:50


(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视觉中国供图

◎本报记者 陈 曦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血管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小于6毫米的人工血管,由于其再狭窄发生率高,目前仍没有产品成功用于临床。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强教授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课题组,研获了一种具有仿生天然血管功能的新型生物复合人工血管,可在体内缓慢释放一氧化氮,促进血管组织再生并抑制血管钙化,显著提高血管长期通畅率,有效破解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再狭窄难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报告》上。

小口径人工血管长期通畅率成瓶颈

据介绍,在临床上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时,使用的桥血管多取自患者自身,包括桡动脉、内乳动脉和大隐静脉等。自体血管由于长期通畅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自身的血管来源有限,且会带来二次创伤,因此亟须发展可替代自身血管的人工血管。

理想的人工血管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体内抗凝血性及良好的长期通畅率。人工血管的设计构建涉及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医学等多个学科。

目前,人工血管按血管直径可以分为大口径(直径大于6毫米)和小口径(直径小于6毫米)血管。其中大口径血管由不可降解的合成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涤纶等)制备,主要用于大血管置换术,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国内外已有多个产品成功应用于临床。

而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面也非常广泛。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