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泰安9月27日电(谈媛)清澈见底的康王河、阳光式种植大棚、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位于康王河源头,共710户、1858人,有耕地3700亩。
河口村
(资料图)
原来,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土地流转,缺少内生产业发展动力。一方面,村庄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常住人口只有不到700人,平均年龄57岁;另一方面,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村里仅有几百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每亩地每年也就收入500元,很多土地都没有利用起来,守着聚宝盆,却过着苦日子。
2021年9月,泰安市统计局高级统计师高善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河口村。
“为发展村子产业,当时主要考虑的是‘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高善涛说,在与村“两委”广泛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开专题研讨会、赴先进地区学习,河口村最终决定走群众参与、支部创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
通过走访入户讲政策、算细账,高善涛将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的目的、合作社的架构、收益分配、产业发展前景等向村民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就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待时机成熟后,高善涛和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民入社动员大会,仅仅两天时间,就有105户群众申请入社,经过审核最终确定了99户入社社员,于今年4月3日由村集体与群众共同发起成立了河兴农业专业合作社。
“为了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合作社优先以土地入股,按照1000元计1股,1亩地计5股的标准核算股价。”高善涛介绍,如此一来,就大幅提高了土地收益。合作社还注重纳入低收入群体,探索“以地养老”。
据了解,合作社共吸收土地、现金808股。其中,村集体占股48.8%。形成了村社共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在对村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我们还与青岛有关企业等对接合作,实行订单式销售,发展葡萄、地瓜特色种植产业。”高善涛说,通过项目申报评审,利用第一书记配套资金,村里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了2个冬暖式草莓大棚,除此之外,今年还建成了4个阳光式葡萄大棚、1个3000平方米的遮雨棚和1个葡萄长廊,村北100亩的地瓜也马上收获。在做好订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实现了村子一年四季瓜果不断。
河口村葡萄草莓种植基地
阳光式葡萄种植大棚(谈媛摄)
“我们的草莓预计在元旦前上市,亩产可达到4000斤,实现收入1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提升了土地亩均产值,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据了解,预计明年底,合作社将实现经营性收入58万元,群众每亩土地收益将突破1500元,比土地流转费高800元。
“钱袋子”鼓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提升。针对垃圾成堆、泄洪能力差的河道,高善涛和村“两委”对330余米的河口河道进行了集中清淤、整修,并向上级争取了128万元的小流域治理项目。针对年久失修、影响安全的漫水桥,投入50余万元完成危桥重建工作。扎实推进巷巷通工程2000多米,沿河道栽种各类树木6400余棵,安装路灯30余盏,不断提升村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
康王河
“我们要将河口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形成‘康王之源 大美河口’的美丽乡村品牌”。高善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