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据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人均寿命也在逐渐上升,从之前几年的寿命76.3岁后,整体提高了1岁左右。即便如此,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对寿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歧。
(相关资料图)
其中,有不少人认为基因是决定寿命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基因好”,祖祖辈辈都是长寿的命,即使有着几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喝酒等,可能也会长寿。
所以,要说遗传或基因可以决定寿命并不是百分百的,与这种想象不符,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长寿因素上,生活方式能占到60%。
为此,在保证身体健康以及延长寿命上,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食物多样化:在一日三餐中,建议大家选择不同品种的食材,最好是把早餐、午餐、晚餐分配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形式。
即主要展现方式为食用油25~30g、盐6g、糖50g、奶制品300g、豆类以及坚果25g、禽畜类40~75g、鱼虾类40~75g、蛋类40~75g、蔬菜类300~500g、水果类200~350g、谷薯类以及杂豆250~400g。
除了食物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也就是每天饮用水要达到1500~1700ml,加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的适量运动,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天走6000步。
运动需要“适量”:众所周知,运动是生命的基础,但由于不同人群的身体健康情况有所不同,包括健康人群应以上面提到的每日6000步为最低标准,同时注意这里指的是有效的且为中等强度运动的方式,要达到出汗的目的;
慢性疾病人群要想做到有效运动,需要把心率控制在70%左右;总结来看,从全面健康的角度,《健康中国行动方针,2019到2030年》,大家要做到每次运动大于半个小时,每周运动大于3次,达到中等强度。
不盲目吃保健品:很多老人认为保健品可以防病治病,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按照保健品的定义,通俗来讲,也都是食品的共性,适合的是特殊人群,并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方式,也被称之为膳食补充剂。
睡眠要充足:经过了一天的疲惫,要想身体恢复最佳状态,保证良好的睡眠是基础,成年人每天应睡7~9个小时。即使是老年人,睡眠时间也不是越短越好,而是要在7~8个小时范围内,最低也要满足7小时的睡眠,才能缓解身心压力,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