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健康 >

最资讯丨男博士因“社恐”一个月叫两次救护车?医生诊断后提醒.....

发呆的xxx | 2022-11-16 19:54:32

“感到异常惊恐,手脚发麻、呼吸困难,以为下一秒就要死了……”近期#29岁博士因社恐1月叫2次救护车#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事件阐述


(资料图)

29岁的小钟(化名)突然头晕、心慌、心悸,极度恐惧不敢乱动,一次是上班途中,一次是在家里,长达十来分钟的“至暗时刻”让人极度崩溃。

据了解一个月里,小钟打了两次120,当时急诊排除心梗后,被转入心血管内科。之后,小钟陆续去了神经内科、中医科、皮肤科、骨科、消化内科,做了很多检查,结果一一排除了相关躯体及大脑器质性问题。随后,小钟去心理科就诊,被确诊为“惊恐障碍”。

目前,小钟已接受药物治疗6个月,惊恐再也没有发作,降血压的药物也已经停用,每两个月回医院复诊一次,状态越来越好。

什么是“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其实是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并在10分钟内达到高峰。

在临床诊断中,是以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发作间歇期持续担心再次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症。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

(一)惊恐发作

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

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

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出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结束。发作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可能突然发作。

(二)预期焦虑

大多数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也可能出现一些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

(三)求助和回避行为

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帮助。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热闹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

“惊恐障碍”的成因

首次惊恐发作肯定是跟某种现实刺激有关。这种现实刺激可以是身体上的的某种不舒适,比如,很久没有运动,突然参加剧烈运动导致心跳加快,心悸心慌,甚至产生晕感。如果这时候,个体将心悸心慌解读为自己心脏病发作了,那么个体就会被自己的这种毁灭性解读而吓成惊恐发作。

另外,这种现实刺激也可以是自己的个人存在的价值的损伤,如自己名誉方面的损伤。如果个体将个人名誉视为其存在的根本,绝对不能损坏的话。那么当个体因为某种原因而判断自己的名誉将受损的话,这时个体就可能产生惊恐发作。

第二次极其以后的惊恐发作的原因是个体首次惊恐发作后,惊恐发作给大家带来了痛苦的体验,这导致个体担心惊恐发作再次发生。

一方面个体是不想体验惊恐发作的害怕和痛苦,另一方面是个体害怕惊恐发作会导致自己死亡或者失控发疯。所以个体会持续的频繁的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去感受自己身体是否有不适感,也会感受自己是否有焦虑的情绪。因为个体持续的担心自己会再次惊恐发作,这必然会导致个体处于焦虑的状态,而焦虑也很可能会引起诸如心跳快,胸闷,气短等表现。

那么焦虑情绪或者不良的躯体症状就会被个体关注到,这就可能导致个体认为自己又要惊恐发作了,于是个体更加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个体最终焦虑感达到最高峰,再次形成惊恐发作。所以,第二次及其以后的惊恐发作的原因就是个体担心自己再次惊恐发作而导致的持续且频繁的自我关注。

而惊恐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早期治疗时,患者也应该认识到惊恐发作时的各项躯体症状其实是由于心理障碍所引起,貌似可怕,实则无害。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