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
同样是小孩,有些能听话懂事明大理,有些却捣蛋叛逆没礼貌,差距往往就出在父母的教育方式里面。
特别是在小孩六岁以前,你的教育方式,可能就决定了他未来长大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资料图片)
聪明的家长,懂得在六岁前把孩子教好
在教育学上,有个观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若一座山,要想翻越这座山,路上会遇上各种大坡和小坡,对应的也就是不同的年龄段。
而6岁则是一个关键的大坡,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自我探索的矛盾期,他们对世界规章认知有些混乱,一边是随心所欲的自我意识发育,一边是客观冷静的规则约束。
你会发现,6岁左右的小孩有时候容易闯祸,破坏规则,例如他们可能会撒谎、打架、欺负同学,行事鲁莽不说,情绪也异常多变。
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结果,也是小孩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熟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尤为重要。你们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对孩子行为举止的应对措施就特别关键。
在这里要先说一个绝对错误的教育理念:“他还只是个孩子”,孩子没有自理能力,父母要包办一切;孩子没有是非观念,闯祸可能得到谅解。
殊不知,6岁的小孩,他们已经差不多是一个“小大人”,父母不能再把他当成孩子,否则就是害人害己。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有些家长往往在该管孩子的时候不作为,而在不该管的时候却常常施加干预。”
如果六岁以前你没把孩子管好,日后再想教育,基本是难上加难。
牢记“两不管”和“三不惯”
何谓“两不管”?
1、不管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个三岁小朋友都懂得的道理。
很多时候父母要学会适当地放权,相信孩子的能力,让他们独立完成力所能及之事,例如简单的家务,洗衣洗碗,玩具收纳,拖地晾衣服等等,日后才能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和担当之人。
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务,还能帮助培养其自理能力,日后即使离开父母也能好好生存,更有助于让他们心怀感恩之心,明白父母日常为家人操持家务的不易。
2、不管孩子能承受住的事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未必就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很多父母总担心他们在外面受伤,心理承受不住,所以提前帮他排除万难,把孩子圈在自己打造的温室中。可恰恰是这样,导致其抗挫折能力变差,以后出了社会稍微遇上点不如意就觉得天要塌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韧性,有时候多吃点苦未必就是坏事。
何谓“三不惯”?
A:不惯孩子的坏脾气
例如动不动就对着父母发火,经常在家撒泼打滚,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这种坏脾气,父母不能惯着,以免他们得寸进尺,以后遇事只会用情绪来解决。
如果劝说几次依旧不听,建议你们可以冷处理,让小孩自己一个人继续发泄,等到他们的精力耗尽,发现发脾气没用时,下次就不会如此。
B:不惯孩子做触及底线的事
例如撒谎、偷东西、欺负别人等等,家长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小事,小孩是无意之举,很多时候孩子的恶意往往比大人来得更明显。
而且如果第一次你没能及时制止,他们下次更会变本加厉,慢慢滑入深渊,到时候想拉都拉不上来。其它问题可以有宽限的余地,但涉及到底线,必然要严加惩戒。
C:不惯孩子的懒惰散漫
现在很多人好像对懒惰并不在意,孩子学习、生活散漫好像也无伤大雅。
可如果从小就性子懒散、没有上进心,长大以后你又怎么指望他能改过自新,开始奋发向上呢?
请父母们记住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话: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延伸阅读: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要学会手放开
年轻时在教育行业工作,有一位母亲让我印象异常深刻(下面称她为A君吧~):
A君是一位典型的“直升机妈妈”,平时对孩子无微不至,儿子已经上小学,还要时常叮嘱老师们看好他,听说吃饭和午休也要管。
就像直升机一样时刻在孩子的身边盘旋,发现问题就马上降落,替小孩解决麻烦。(到学校闹上一通,责怪老师们看好她家儿子)。
每次看到A君,我都感觉到世界很魔幻。她以保护之名来干预孩子生活的举措,看似贴心,实际上无形把自家娃养废。你能想象一个8岁的男孩,剥鸡蛋都不会吗?
除了生活无法自理,小男孩个性还异常霸道,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加上有母亲的威名在外,其他小朋友都不敢招惹这尊大佛。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讨论起这对母子时,总会发出感慨,年轻轻轻就被宠溺成如此模样,长大了可不得长成“混世魔王”。
可说句实在话,像A君这样的父母貌似现在挺多的,很多熊孩子的出现,往往也是父母平时没有教育好。
如果父母不肯放手,在养育孩子时总是多加干预,而且毫无原则的溺爱,多半养不出独立优秀、有出息的好孩子。
管教孩子就是一门艺术,当孩子需要援助的时候,我们尽力给予支援;当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挡风遮雨的时候,父母就要学会优雅退出。